欺负你,成本低


欺负你,成本低

红黄蓝这结论一出,全都炸了。我前两天还在朋友圈儿说,最恶意的揣度,结果就是抓个老师炒个院长,剩下全否认,都是造谣,然后找个痛哭流涕的在镜头前面认罪,讨论全删了,这事儿就这么过了。谁曾想啊,我特么用最恶毒的想法,到他们这儿这就是标准答案。

一个群里的哥们儿,平时特老实特温和的一个人,刚晋升奶爸不久,这次都忍不住爆粗话了:这他妈的不是欺负人吗?

对啊,就是欺负你。而且既不是第一次,也不是最后一次欺负你,你躲过了初一这一遭,逃不开十五那一回。想知道为啥挨欺负?送你七个字,“一没选票二没枪”。不懂?再送你六个字:

欺负你,成本低!

你看,一个问题摆面前了,都会选低成本的解决方案。治下地区有火灾隐患,出问题要丢乌纱帽?怎么办?一条路是赶紧把居民安置到个安全地方,不安全的都给修修补补弄安全再把你们迁回来了。二条路是你们在这儿住着,我加强人手巡查,防患未然,查缺补漏。走哪条啊?都不走,太贵太费事,他走第三条:踹门进屋:滚滚滚赶紧滚,哪儿来的滚回哪儿去,北京欢迎外籍华人,不欢迎你们这帮华籍外人。人赶走,房拆除,问题解决,这第三条路就是欺负你,对他来说成本最低。

这特么要是跟美利坚,你进屋不带着法院开的搜查令,一枪崩了你我都不管收尸。差距在哪儿啊?还是那六个字,欺负你,成本低,简直没成本——砸门临时工的工资都是你交的税。

幼儿园这事儿要出在任何一个正常人类国家,被害人都不用吱声,公众也不用激动,反对党绝对先跳出来了,里里外外前前后后跟你没完没了。谁该负责,谁得签字,什么流程,有没有腐败,一遍一遍给你亮出来反复追问。谁敢藏着掖着那是找死,媒体有一跟长长的镜头,一直伸到选区议员,议会代表家里,你怎么说,怎么表态?谁敢拿出来这么一个“硬盘坏了家长造谣”的结论糊弄二傻子,甭说下届肯定从上到下撸到完,指不定现在就启动弹劾程序了。这是欺负人的成本。

中国呢?欺负你没成本,他说造谣就造谣,说硬盘坏了就硬盘坏了,成本就是一句话,你敢不服,删帖封号关评论,有啥成本?没成本,一个电话的事儿解决,电话费都走财政预算,还是你交的税。

你看,欺负你,成本如此之低,简直是不用成本就能把领导的头疼给解决了,这么爽的路子,我都忍不住去走。

你说咋办啊?你孩子在学校挨欺负了咋办?来,爸带你学习泰拳空手道,强身健体保卫自己,下次死胖子再欺负你,使劲儿打回去。让他知道,欺负你可以,但不能没代价,不能欺负完了拍拍屁股走人,白欺负了,他锤你三拳,自己也得挨你一脚。你不还手,就还有下次,而且得寸进尺。还手也有成本有代价,你给人打坏了爸带他看病,这成本咱愿意付。

中国人都记好了,尤其是当爹妈的,都掂量掂量,寻思寻思,欺负你,什么成本,是不是没成本?欺负你孩子,什么成本,是不是没成本。欺负完你,欺负完你家孩子,是不是都能相安无事,拍拍屁股走人,回头你还得去警察局认造谣。如果是,那你就该明白,为啥挨欺负。

你老实,循规蹈矩,安分守己,仁义礼智信,温良恭俭让,不造谣不传谣,领导有错不吐槽,不让说的都不说,乖乖吃饭不砸锅。你不当出头鸟,看鸟还踩一脚,遵纪守法好公民,除了领导就是您。可以,怂逼基因能遗传,良民证可不世袭。我告诉你你在干啥,你每一次退让,不作为,不参与,不维权,不团结,都是在降低欺负你的成本,现在都特么零成本了,赶明揍你你还得倒找钱。皇军来了就脱裤子你还得主动放松括约肌。

你忍不了,行,回去掂量掂量房价几何,存款多少,够不够移民。世界本来这么大,何苦长跪国旗下。硬盘不坏的国家多了去了,拖家带口换个人类社会茁壮成长不好么?

你说钱不够,移不走,但也不想再挨欺负了。好,那你就得想尽一切办法,用尽所有招数,团结全部力量,尽可能的增加别人欺负你的成本,再一再二,不能再三再四。你不还手,还不想挨揍,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就没有这么好的套餐。

至所有看了蓝底白字之后一口老血堵胸口,哭笑不得的朋友,记住了,他们之所以敢这么张牙舞爪,肆无忌惮,胡说八道,不了了之。就是因为这六个字:

欺负你,成本低。

——2017.11.29 刘易杰

审美成熟


前段时间跟一个搞艺术品收藏的朋友聊到国内的行业现状,共识是在国内,艺术品依然是极小众的市场,民众的普遍接受程度还没有到那个层次,审美需求尚有很大提升空间。

我对国内审美抱有很多吐槽,其中之一就是对建筑艺术的审美,尤其是住宅类建筑,哪怕是近十几二十年房地产大跃进,人们对房子作为建筑的品味依然很落后,甚至很恶俗。

你看现在回国,饭桌上谈天说地吹牛逼,很常见的话题就是房子和房价,绝大多数人对房子的好不好,值不值得买都是你看这房子多少钱一平米,周边多少钱一平米,然后地段好不好,周边有没有地铁,有没有学区之类。几乎从未听人提到房子作为建筑所蕴含的美学价值。

当然,关注住宅的实用属性和商品价格并不是什么错事儿,很多人买房本身也就是当作一个投资品来买的,在大众审美能力尚未高到对房子的设计有需求的时候,房价指标是不会把美学价值包含进去的。但让我挺无奈的是,房子土点丑点千篇一律也就罢了,还偏要去迎合七扭八歪恶俗美学。

我曾一度怀疑,是不是每个城市都得有个小区叫“爱琴海花园”啊?是不是所谓“欧陆风情”就是喷泉上面站一个光屁股小孩儿啊?大门立俩罗马柱就算米兰风,装个拱顶就叫哥特式……之前一东北土豪买了个别墅装修,跟我说刘易杰你看设计师给我出的欧式装潢美不美?我看了一下说挺好挺好,这应该叫泰姬陵式设计……

如果说对建筑艺术审美能力的欠缺,久而久之也就习以为常了,那么另一种审美欠缺就痛苦的多。

就是我发现,不敢说全部,起码是社会绝大多数,主流观点,缺乏对“成熟女性”的审美能力。

这个社会对于女性的审美能力依然停留在“年轻、漂亮”这个层次,这套审美观念里,阅历的增长,岁月的沉淀,对于女性的魅力提升极为有限,甚至是很强的副作用。对于不同年龄层次的女性,三十岁、四十岁、五十岁六十岁的女性,具备哪些年轻时所不具备的魅力,这个社会绝大多成员不具备欣赏能力。

造成的结果就是社会上女性为了迎合——自愿或被迫——这个审美标准,只能不断“向下兼容”,年轻才是好,所以28岁要比38岁好,18岁就比28岁好。你看看银幕形象,偶像艺人,就体现出这个社会对男性宽容的多,男性艺人从小鲜肉到中生代再到老戏骨,从鹿晗TFboy到黄渤王宝强再到黄秋生陈道明,每个年龄层都可以不忌惮,不避讳这个年龄段,都有自己的“美”的空间,也有审美的观众。

女性就悲惨了,三十岁四十岁五十岁都得往二十多岁打扮,因为“年轻、漂亮”这个审美标准,年纪增加,意味着“美”的贬值和流失。于是一个个的拼了命的抗衰老,美容化妆,整容抽脂,恨不得腮帮子植入个羊胎盘自动分泌羊胎素,生怕自己不“美”了……对于成熟女性——刘晓庆、赵雅芝——这些的“好评”,也都是“保养的好”,“六十岁了还能扮十八岁”……总之还是那句,“年轻、漂亮”。女性角色也是跳跃性的,要么就是年轻小媳妇儿,要么就是老年丈母娘,主要矛盾是自己搞对象或者儿子搞对象,中生代的女性——35到55岁的女性银幕形象,成功的,有几个?

成熟女性真的不“美”了么?绝对不是,成熟从来不是错,可惜的是能够“审美”的太少了。我一直觉得,《Boston Legal》里面的Shirley Shmidt ,还有现实生活中美国驻联合国代表Nikki Haley这种女性简直是魅力爆棚,结果总被人说是口味太重。当社会主流价值对女性的审美标准是“年轻、漂亮”的时候,这个社会上的女性可以说是很悲惨的,因为她们很难继续在这套审美价值体系里继续成长,自我价值的提升并不被审美所认可,虽然我是男的,换位思考一下我也觉得这样一个社会里的女性好痛苦。

你看女生单身一旦过了一个年纪——一般就是二十六七吧——就开始焦虑。焦虑什么呢,五年之后、十年之后的你一定会是一个比现在更好的自己,真正焦虑的是即便自己越来越好,但是有能力“审美”自己美好的人会越来越少,这多恐怖啊。

所以什么“大龄剩女”,“愁嫁”,“小三”这些现象背后的本质,是这个社会对于女性成熟所带来的魅力的审美能力的缺失。姑娘知书达理博古通今,碰到个文盲也只能看皮肤白不白腿长不长。你学历两个PhD在他眼里还不如个初中毕业的36D。这是这个社会女性的悲哀。

其实三十岁也好,四十岁也好,五十岁也好,年轻有年轻的美,年老有年老的美,青春活力固然值的欣赏,睿智博学,豁达开朗,成熟端庄,也是值得欣赏的美。

愿每一个人,在生命中每一个阶段都能令人欣赏的美,如果遇不到懂得审美的人,也一定要欣赏自己。没有人能永远年轻漂亮,审美的标准也不应该一直是二十岁那样,你的美丽来自于内心的强大,头脑的充实,阅历的丰富,性格的成长,来自于和你聊天时心有灵犀的会心一笑,不在于四十五岁还看不出鱼尾纹,还能驾驭得了黑丝和超短裙。